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

【游泳】必須學「最正確的泳姿」?


話說,「一定要學『最正確的泳姿』,不然別學,省得以後改動作更花時間!」

今天,就來聊聊這句話背後的真相。

說真的,如果你是想當競技選手,或者單純追求效率,「最正確的泳姿」確實有它的道理。

但是話說回來,這句話有沒有點太硬了啊?什麼叫「最正確」?這標準誰定的?

先搞清楚自己為啥想游泳? 是比賽?健身?還是純粹好玩? 

像日本鈴木大地說的,泳姿得像訂製西裝,量身打造才舒服,不是拿個均碼就硬套上去。好啦,我不確定是不是他說的,好像是他。

初學者可以先抓個科學的「基準線」,之後再根據自己的身型、目標,動態調整。

比如肩膀窄就划小一點,腿短就少打兩下,游得順就可以了!

說到底,游泳最美的樣子,是你在水裡覺得自由自在,而不是被「必須正確」的壓力綁住。

就像淡水河的潮汐,有它的規律,但每朵浪花卻又都長得不一樣。

你說呢?

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

【游泳】蝶仰蛙自:初學者先學哪個?

我們來聊一個既普通,又容易發生爭議的話題,就是「游泳初學者,到底要先學哪個泳姿才正確?」

首先我們先定義所謂的泳姿,就是指:捷式、蛙式、仰式、蝶式,這四種。

我問了三位大神,居然給出三個不一樣的答案,這真的太有意思了,不能只有我知道,分享給各位。

  • 第一位說:對於初學者而言,建議先從自由式(捷泳)開始。
  • 第二位大神則是這樣說的:對於初學者,仰式通常是最適合首先學習的泳姿。 
  • 第三位大神則直接表示:建議先學蛙式。

至於我自己的想法,我覺得先學蛙式可能會好些。

因為除了蛙式的其他三種泳姿,都必須有一個推水的動作,而這個推水動作,必須推過腰部,甚至到達大腿,等這個動作練熟之後,換成進行蛙式學習時,就會不由自主的把蛙手,當作其他的划水動作,直接往後划到大腿,再往前伸。

這個錯誤動作相當難改,也就是造成蛙式游不快的最大主因。

相對來說,我覺得先把蛙式的腿練好之後,剩下再把手的部分改成推水過腰,甚至上下往復式的打腿練習,都比較容易輕鬆上手。

當然,這是我現階段的想法啦,我小時候還是先從自由式開始練,等學到蛙式之後,至少有30年是錯誤的姿勢,直到五年前,我才體會正確要領,再加上大量練習後,一年前終於完成25公尺23秒,只要五下換氣的效率。

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從哪個姿勢先開始的?有沒有專家達人願意分享您的看法?

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

Volvo ES90電動旗艦發表:800V快充+700km續航+0.25超低風阻


Volvo新車—ES90,把轎車的優雅,掀背車的實用性,跟 SUV 的空間感結合在一起,非常適合想要,兼顧舒適跟功能的駕駛者。

ES90 用上了新一代核心電腦,效能比之前提升八倍,還搭載了 Volvo 首見的 800V 技術,續航更長,充電也更快。在 350 kW 快充站,10 分鐘就能增加 300 公里的續航,WLTP 測試下,最多可跑 700 公里。當然,Volvo 的安全技術還是核心,加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,讓它很有機會成為經典車款。

目前,ES90 在部分市場已經可以訂購,是 Volvo 第六款全電動車,跟 EX90、EM90、EX40、EC40、EX30 一起,繼續朝全電氣化邁進。

不過身為消費者,我也有幾個問題想問大家 :

  1. 你願意為「軟體定義車輛」支付更高價格嗎?因為這台車來台灣的定價,一定是在台幣300萬以上。 
  2. 環保材質,如可回收織布與真皮座椅,哪個對你來說更重要? 
  3. 車內沒有實體按鍵全賴觸控操作,長途駕駛時, 你會擔心分心嗎? 
  4. 若有 300 萬元預算,你會選擇 ES90,還是同級距的特斯拉 Model S/X,或BMW i5? 
  5. 印象中,台灣超充站普遍功率僅120-180kW,實際充電速度會打折,你的想法是? 
  6. 全車精密感測器的維修成本極高,這會影響購買意願嗎? 

以上問題你認為呢?

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

賓士設計總監:AI將取代設計師,電動車定位如智慧家庭

基於近期美國媒體 Motor Authority,對賓士首席設計官Gordon Wagener 的採訪,來探討 AI 在汽車設計中的潛在影響,以及品牌如何應對電動車(EV)設計挑戰,和顧客偏好變化。

這個採訪內容涵蓋 AI 的現狀、設計哲學轉變、EV 市場反應,以及品牌影響力的擴展。

Wagener預測,AI 將在未來 10 年內主導汽車設計,可能使大多數汽車設計師過時。這一觀點基於 AI 技術的快速進展,他提到,目前 99% 的 AI 生成設計被認為「不佳」,但 1% 的設計正在每日改善,顯示 AI 能力快速提升。

就我的想法,大多數人對外觀審美的感受,跟設計師的出發角度並不一致,而車輛外觀到底是經由人為主觀設計,還是由AI演算結果,我想也完全不是影響汽車銷量的主因;這個行業的確是會被AI取代的高風險族群。

你認為呢?他們還有機會嗎?

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

新車vs.二手車:車評油土伯隔空交火!我來蹭流量


前陣子,網路上兩個知名的汽車頻道-「全民瘋車Bar杰運汽車」,因為本田CR-V的試車內容,隔空喊話了一番。

YouTube把影片推播給我,看起來挺有意思的。

我有興趣的地方不是用工具能測量出什麼結果,而是那兩位主持人提及的話題,有些部分我也想做個分享。

說時遲那時快,另一個知名的汽車頻道-「小施汽車」,也針對此事做了自己的議論。

好啦,我是來蹭流量的,影片有點長,適合上廁所或睡前播放。

相關連結:

中國時報 請停止踐踏媒體尊嚴


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

歐美車廠在中國大陸賣不動的原因?最後又是誰會留下?


大家知道「歐美車廠為何在中國市場銷售慘淡」,他們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嗎?

而未來,歐美車廠的銷量,還有機會在中國市場站起來嗎?如果有,會是哪些品牌?

我想,還是會有幾間歐美車廠,能夠 在中國大陸繼續生存下去。

就我來看,歐美車廠在中國市場的復甦和崛起,需要一系列策略的調整,包括技術創新、品牌重塑、本地化生產,和市場策略的進化。

未來的成功,將取決於他們如何應對這些挑戰,並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,和新能源技術發展趨勢。

你認為呢?他們還有機會嗎?


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

【游泳】台灣「三冠王」許汶而教練:年終感謝握手擁抱會


我參加了《三冠王 汶而年終感謝握手擁抱會》!

那這是什麼活動呢?是許汶而教練游泳俱樂部,一年一度的感恩餐會活動。

許汶而 Wen's Swimming Club 

其實,今年在台灣泳界公開水域的部分,有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,我認為是超越了室內競技游泳的所有賽事,因為這個這個記錄,我相信在台灣應該是會比所有競技游泳紀錄,還要難打破!

甚至,有可能就高高懸在這個記錄板上好幾十年。

所以當我把這個事情,告訴ZMAX的曹總裁的時候,他就說:「我一定要贊助這個活動!我要提供一些獎品來抽獎。」

未來,我相信汶而教練一定還會有很多更棒更厲害的出色表現,因為「金子到哪兒都發光」。

再次恭喜汶而教練,這個三冠王的榮耀,真的是太令人佩服了。

台灣「三冠王」許汶而教練:橫渡海峽的勇者

在2024年,台灣的開放水域游泳界迎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:許汶而教練成功成為台灣首位完成開放水域三冠王的運動員。這是她的旅程,一段充滿決心與挑戰的海洋冒險。

背景與成就

許汶而,一位來自台北的30歲游泳教練,自幼便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。她在小學二年級時開始接觸游泳,並於三年級加入校隊。雖然她的正式游泳生涯在國小畢業後暫時告一段落,但在成為游泳教練後,她重新拾起對游泳的熱愛,並立志挑戰世界各地的海峽泳渡。她的夢想是透過自己的努力,讓台灣人更親近大海,並在國際上展示台灣的勇氣與毅力。

三冠王的挑戰

所謂的開放水域三冠王,是指完成英吉利海峽、加州卡塔利那海峽與環繞紐約曼哈頓島這三項長距離泳渡的挑戰。許汶而在2024年成功完成了這三項壯舉,成為全球第330位達成此成就的人,並是台灣首位三冠王。

  • 英吉利海峽:許汶而於7月19日成功泳渡英吉利海峽,花費12小時17分鐘,成為台灣首位獨自完成此項挑戰的女性。她的英勇表現讓世界看到了台灣的潛力與決心。
  • 卡塔利那海峽:她在8月時,以13小時21分鐘的成績成功泳渡加州卡塔利那海峽,這一刻她不僅帶著國旗,更帶著一股讓台灣人擁抱大海的使命感。
  • 曼哈頓環島:最後一役是在10月21日,許汶而以9小時5分的成績完成曼哈頓環島泳渡,成為台灣首位完成三冠王挑戰的運動員。這一刻,許汶而的夢想成真,她不僅實現了自己的目標,也為台灣的開放水域游泳運動開啟了新的篇章。

理念與影響力

許汶而不僅在泳渡中表現出色,更以其堅定的信念與行動影響了許多人。她認為,台灣人應該更勇敢地與大海接觸,突破對開放水域的恐懼。她透過自己的挑戰,鼓勵更多人相信大海不是恐懼的來源,而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廣闊世界。她的每一場泳渡都以帶國旗出發,象徵著將台灣的勇氣與夢想帶向世界的決心。

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

【游泳】Leon Marchand離開Bob Bowman,投奔澳洲教練Dean Boxall


一個常被稱為,Michael Phelps接班人的選手, Leon Marchand,雖然同樣在Bowman手下訓練,對於2025賽季卻有不同的計劃。

許多運動員都感受到NCAA的壓力,但Leon Marchand卻準備另闢蹊徑,渴望在一位澳洲對手教練的指導下,展開新的旅程。

據《雪梨晨鋒報》記者 Tom Decent,在X上發帖(就是原「推特」),法國泳將將前往澳洲,與另一位頂尖教練 Dean Boxall 一起訓練,Boxall領導的《布里斯本聖彼得西部俱樂部》,在2024年澳洲奧運隊中,培養出了10位選手。

這個事情在台灣是不可能發生的,我是指基層選手之間,如果你想要找別的教練,那你就是叛徒!必須逐出俱樂部!

你說有沒有這麼誇張呢?

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

日本三大車商【本田、日產、三菱】聯手,目標2026全球第三


就在昨天,本田和日產確定要談合併了。

這個新公司可能會成為,僅次於豐田集團,還有,福斯大眾集團的第三大車廠。

本田和日產宣布,接下來六個月,會討論合併成為一家大公司。三菱也會參加這場討論。

要是談成,2026年就會正式合併,本田應該會推薦,大多數的董事和總裁。

新公司將值500億美元,約新台幣1.5兆元,人民幣3500億元上下,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,不過,還是排在豐田和福斯大眾後面。

就台灣這邊,我看到有些車評的意見,認為這個合併就好像「落難自救會」的氛圍,總之不太看好。

而我覺得他們的合併,對台灣車市沒有什麼影響,反正我們這邊一直是豐田獨大,其他品牌就算核心價值被模糊掉,也無所謂。

消費者訴求一直都是以價錢為優先,其實各國都一樣。

唯一不一樣的,就是這些大廠在整併之後,要怎麼樣收割我們吧。因為不管誰當老大,而我們都是付錢的那位。

你怎麼看?

Nissan與Honda聯姻:Carlos Ghosn直接潑冷水


當Nissan和Honda可能要合併的消息,在週二爆出來的時候,汽車圈都驚呆了。雖然還沒正式敲定,但這不妨礙Nissan的前老闆Carlos Ghosn來講兩句。在最近接受彭博社訪談時,這位曾經的CEO,對Nissan-Honda聯手這事兒,批評得一塌糊塗。 

「依我看,這是走投無路了,」Ghosn對彭博社說。「這根本不是什麼實際的交易,因為說實話,這兩家公司要找出共通點太難了。他們幾乎沒啥互補的地方,市場一樣,產品一樣,品牌也幾乎一毛一樣。」

他表示:「你得知道,Honda是一個工程至上的公司,工程能力強大。而Nissan也對自己的工程很自豪。所以,這裡的挑戰是要決定合併後的新公司,到底要用哪家的技術。我告訴你,這會是一場硬仗。」

這兩家合併起來好嗎?你怎麼看?(其實整個計劃中,還帶著Mitsubishi三菱汽車)。

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

113年新北市中等學校舉重錦標賽:游泳選手的跨界之旅


游泳選手如果要跨界領域,該選哪個?鐵人三項、蹼泳、現代五項、公開水域...還有呢?

有沒有可能是「舉重」?

我們家廖玹的跨界尺度真的很大,我保持樂觀的看法並適時鼓勵,關於「國術、散打、詠春、跑步、健身」這些他都有興趣。

舉重,他認為這個能瞬間衝刺爆發力的運動,真的很酷。尤其是兩週減三公斤,為了67公斤級的項目,他又餓又興奮。

昨天比完了舉重,兩週後還要比《新北市中等學校運動會游泳錦標賽》,到時候再看看有沒有什麼內容,可以跟大家分享吧。

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

鴻海瞄準Nissan:Honda與Nissan加速合併談判


大陸富士康,台灣的鴻海,據說有意收購Nissan日產汽車,而日產與Honda本田的合併談判,也正同步進行中!

怎麼回事?

在有關Honda和Nissan潛在合併的消息曝光後,最新報導顯示,台灣鴻海,也就是大陸富士康,組裝iPhone的製造廠,也正積極尋求入股Nissan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指出,有知情人士透露,這家代工巨頭,正積極與Nissan商討,相關收購事宜。如果這項交易達成,將標誌著鴻海,在進軍汽車產業的道路上,又邁出重要的一步。

有趣的是,有報導稱鴻海對Nissan日益增長的興趣,可能成為Honda與Nissan,加速合併談判的催化劑。

這個消息你怎麼看?